昨夜晚归,途经福山大集,烟火味儿十足的庙会还在热热闹闹地进行中。随兴而起,停车前往。
人还是挺多,风也挺大。烧烤摊升腾起的浓烟混合着音乐的嘈杂,点亮了脑海中关于儿时赶庙会的记忆。
那会儿一年一度的庙会是我们这帮孩童的欢乐盛宴。庙会的前一天便开始兴奋,计划着自己要穿什么衣服,并开始向大人讨要赶集资金,三块五块也不嫌少,工工整整对折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,时不时翻出来看看。
赶庙会意味着有大戏和歌舞晚会可以看,有好吃的可以吃,还有可以不做作业的理由。一个发夹、一块儿面鱼儿、一个色素汽水儿、一个明星卡片都能让自己快乐一天。小伙伴们买到什么东西都会各自拿出来,炫耀对比一番,常常会因为自己没买到对方的那款,而懊恼不已。
在庙会上遇到心仪的同学更是妙不可言,想打招呼又欲语还休的模样,仿佛是崔莺莺遇张生,彼此默契地跟着对方的脚步,我出现在哪儿,你就出现在哪儿。你去看大戏,我也去,而且我要坐离你不远的位置。
……
如今的庙会依旧热闹。可我们却长大了。那些画面终究像旧时贴在墙上的老报纸,糊在记忆深处,被烟熏火燎成一团狼狈模样。
昨夜的风很大,我紧了紧衣衫,搂紧了女儿。
二十块钱一把的肉串,十八一斤的钉螺,五元三个的锅盔……仅买了这些,并未深游,就此离开。


